能源技术与管理
    主页 > 期刊导读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探索

0 引言

2012 年9 月,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热能与动力本科专业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1]。由专业名称可见该专业的内涵更加广阔和深远,从而也说明随着能源动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问题的提出,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目前,大约有170 多所高校设置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科技和社会问题。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的能源工程专业人才是本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3-4]。然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在教学内容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方面往往难以抉择。如果在课程设置方面,为了概括尽量多的研究方向而开设更多的专业课,那么每一个培养方向的学时和学分必然减少,可能带来学生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如果课程设置仅仅涉及单一方向,则可能造成学生知识面窄,就业受限,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对专业培养方向选择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研究与探索。

表1 课程体系及学时分配模块类别 课程系列 学分 学时 占总学分比例(%)14 12通识教育模块德育系列外语系列身心素质系列计算机基础系列通识素质教育系列5 5 1 0 224 192 136 80 200 7.7 6.6 2.7 2.7 5.5学科基础教育模块 自然科学基础系列学科基础系列23.5 26 384 416 12.8 14.2专业模块专业基础系列专业方向系列专业选修系列19 15.5 10 304 248 160 10.4 8.5 5.5实践教育模块 课内集中实践教学系列创新创业与个性发展教育系列35 8 19.1 4.4合计 183 2344 100

1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向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体系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模块和实践教育模块4 个部分,各模块的学分和学时分布情况如表1 所示。

1.1.1 通识教育模块

通识教育模块是全校性课程,我校所有专业通识教育模块的设置基本一致,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人文道德修养、基础科学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等。通识教育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知识构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识教育模块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道德、伦理、人文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1.1.2 学科技术模块

学科技术模块分为自然科学基础系列和学科基础系列两个部分。其中,自然科学基础模块主要包括工程技术领域所需的一些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是基础教育的延续和提高;专业基础模块主要包括制图、机械设计、力学、材料学、电工电子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为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做好必要的准备。

1.1.3 专业模块

专业模块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热工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和专业选修课则需要根据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来设置。

1.1.4 实践教育模块

实践教育模块主要包括了课内集中实践教学系列和课外的自由探索模块。这一模块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2 培养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涉及热力发电、空调制冷、内燃机、新能源等方向,由于各个方向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需求不同,因此不同的方向在专业基础课设置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1.2.1 热力发电方向

热力发电方向是传统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或者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主要培养能够从事热力发电行业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典型的以热电作为主要培养方向的如华北电力大学等以热电行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高校。热力发电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燃烧学、换热器设计、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等。

1.2.2 空调制冷方向

开展各类空调、冷库等工作原理、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也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个培养方向。这一培养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制冷原理与设备、换热器设计、空气调节、供热工程、泵与风机等。

1.2.3 内燃机方向

本方向以培养能够从事车用发动机的设计、开发、制造、安装、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为主要目标,如北京理工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方向的核心课程包括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流体机械设计等。